本帖最后由 piaoguo 于 2016-9-9 12:02 编辑
从学习太极拳的第一个动作开始,一直到成功,共分五层功夫。每层功夫标志着练拳者功夫水平的高低。第五层功夫:太极拳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即:成功)。练习太极拳必须循序渐进,一层一层由浅入深。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初学者如果按成功的标准来要求,不仅不能正常练习,反而会受到束缚,或者是顾此失彼,越来越糊涂,容易灰心。 为了使太极拳习练者明确自己现有的基础,属于哪一层功夫,应该进一步掌握哪些东西,以及技击方面的表现和所起到的作用,现在每一层功夫在练习过程中达到的标准和技术方面的表现,一一做一介绍。 第一层功夫:一阴九阳跟头棍 练习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开髋屈膝,达到心气下降,气沉丹田”,初练太极拳不会一下子就达到这些要求,因此也就不会“气沉丹田”。 从学习一路拳架的第一个式子开始,一招一式,逐一按照要求的方向、角度、位置、手脚运行的趋向等外形姿势与动作进行练习,在练习时感觉到有内气的活动为止,该阶段主要是学习一路拳架。 1.1 对身、肢的要求 对身肢的要求比较简单,如:“虚领顶劲”,只要求头自然正;“含胸塌腰”,只要立身中正,不前俯后仰,左歪右斜;两腿分清“虚实”。尽管做的不够标准,仍要按照其要求去练习。在练拳当中难免带一些僵硬动作和一些凹凸缺陷之处,属于正常现象。在第一层功夫练习期间,不必过于计较,要求过高反被束缚。 在意识指挥下,按照身法规矩和逐势的动作要求,认真练习,每天保持练十趟拳,一般有半年时间,可以将拳架练熟,并且随着锻炼质量的提高,逐渐引起内气在肢体内的活动,就是以“外形引内气”的过程,也是从第一层功夫进入第二层功夫的分界线,这就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 1.2 对技击的要求 对逐势的技击含义不必追求,因为身法的要求尚未做到,便去结合技击方法,不但不能配合恰当,反而会出现“顾上顾不了下”,“顾左顾不了右”等,本应逐步化去“僵劲”,过早追求技击却适得其反,越练越僵,影响功夫的进益。 1.3 在技击方面的表现 在技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很有限的。由于第一层功夫的身法达不到标准,存在着一些“僵劲、断劲、丢劲、顶劲”,在练习拳架时有凹凸缺陷之处,内气仅仅有感觉,不能一气贯通。发出来的劲,不是“起于脚跟,行于腿,主宰于腰”,而是一节飞跃到另一节的“零断劲”,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于存在着这些问题,所以在技击方面不能“引进落空,避实就虚”,更不用说指挥如意,往往自己掌握不住自己的重心,漏洞百出。第一层功夫是经不起实战考验的。 1.4 易出现的问题 在练第一层功夫期间,会存在以下缺点:“外刚内空”,“猛打、猛冲、猛起、猛落”,“断劲、顶劲”,“不能圆满顺随”(但仅从疗病保健角度出发,动作轻灵自然,任其自然,不必按以上要求练习,但属于浮飘华而不实。)。从风格上达不到“外柔内刚,轻而不浮,沉而不僵……。” 1.5 收获 除了“架熟”,有内气感觉外,与不练拳的人相比,习练者有一定的灵活性,知道“引劲落空”,有时也偶然把对方发出去,但自己也难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容易失去重心,站不住脚。 阴阳是对立的统一的,二者又可以相互转化,练习太极拳时将其按“十分”计算,练到阴阳相等,即:五阴五阳,是练习太极拳成功的标准,而第一层功夫是一阴九阳、刚多柔少,阴阳悬殊过大,故,做不到“刚柔相济,运用自如”。 正所谓:“一阴九阳跟头棍”。
注:本文摘录于陈小旺,王东武主编的《中国陈氏太极拳》,2004,河南人民出版社,根据实际需要对部分内容进行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