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术后早期,也就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2—4周。 这个阶段对于术后功能的恢复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这个阶段,需要强化关节的被动屈曲角度达到120°左右,要开始提高主动的活动度。 同时要强化肌力达到可以单腿支撑体重完成一些动作,才能为以后的各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打下基础。 同时在这个阶段中要强化下肢的本体感觉和膝关节的控制能力,达到可以托拐行走的目的,逐步改善步态争取在平地慢速度行走的时候可以正常步态行走。 所以这个时期是各项功能的基础阶段,后来的功能恢复如何,进展是否顺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阶段练习是否得当。 一、被动屈曲练习: 在术后1周达到90°被动屈曲的基础上,要求被动屈曲角度100°左右。 主要采用坐椅子“顶墙”: 就是把椅子正对着墙壁放好。人坐在椅子上,患腿的脚尖顶住墙壁或其它固定物来防止滑动。 身体坐稳坐正之后,缓慢向前移动身体,随着身体的前移,屈膝角度也就同时增大了。可以通过膝关节距离墙壁的远近来间接测量膝关节的屈曲角度。椅子的高度不变的前提之下,膝关节和墙之间的距离越小,屈曲的角度就是越大。 这个方法适用于90-100°范围内的屈曲练习,而且非常安全,只要不是自己突然发力猛劲往前顶,角度不会变化过大,基本没有什么危险。(具体内容详见《膝关节弯曲角度的康复功能练习》,里面有详细的说明。) 这里要提醒的是,膝关节屈曲角度练习中的误区。 有些患者害怕关节粘连或者是着急恢复功能,会觉得趁比较好练习的时候赶紧练习,快点儿弯曲到正常角度,觉得这样是加快了康复的进程。 实际上这样做的危害非常大: 首先,术后早期组织的炎症通常比较明显,过快强度过大的练习会加重组织的细小损伤,加重炎症反应。这自然是不利于康复的。 之二,可能也是最可怕的,就是太快的练习屈曲角度,有可能让正在生长过程中的韧带,受到过多过大的牵拉,这就造成了韧带的松弛!这可是无法弥补的问题,下决心做韧带重建手术就是想要关节稳定,又把它拉松了,手术的效果可就大大打了折扣! 所以一定要在手术医生的建议之下,听从康复医生和治疗师的建议,按照康复计划的进程来进行各项练习,尤其是被动屈曲角度的练习,才能够取得安全良好的效果。盲目追求进度,想当然的私自练习,都是非常错误的! 但是也绝对不能因为害怕韧带松弛就不敢练习屈曲角度。康复计划中之所以建议在8-10周里逐渐达到全范围屈曲,就是因为8-10周是新建韧带生长化生的阶段,这个阶段里要随着它的生长逐渐增加屈曲的角度,让新韧带的长度、张力和弹性适应受到的应力刺激。太快的练习只能让生长跟不上你的牵拉,韧带就会松弛。太少太慢的练习不但可能造成关节粘连(具体机制可以参看《关节为什么会粘连》),还会造成韧带受到的应力不足,长度弹性不够,纤维改建得不好强度不够,很容易再次受伤,或者在之后勉强追赶屈曲角度(角度不够没有功能)的练习中造成更大的损伤! 看了这些,大概应该能明白康复计划中每个时间段中屈曲角度练习的要求了。 前面说过术后二周要求被动屈曲角度100°左右。 之后的术后3周就是110°左右。术后4周就是120°左右。如此循序渐进才是膝关节屈曲角度的练习方法。 在100-110°范围的时候,可以采用仰卧垂腿的练习方式: 就是仰躺在床上,双手抱住大腿的膝关节后侧,让大腿垂直于床面。 在保护下完全放松大腿的肌肉,让小腿在重力的作用自然下垂, 逐渐增大膝关节屈曲的角度。(具体内容详见《膝关节弯曲角度的康复功能练习》,里面有详细的说明。) 这个阶段如果关节的肿痛不明显,可以在被动屈曲练习之后再做3-5分钟的主动屈伸练习。 就是练习被动屈曲之后不马上冰敷,而是在床上脚不离开床面的自己用力(不要用手和别人帮忙)尽量大的弯曲膝关节,再缓慢的伸直。注意这个练习是要提高关节主动屈伸的控制能力,学会收缩相应的肌肉,所以不要追求角度有多大,只要缓慢用力的活动起来就可以了(合并半月板缝合,在这个时间段是不能主动屈伸的)。 在110-120°范围的时候,可以采用坐位抱膝的练习方式: 要求坐在床上,先主动弯曲膝关节到最大角度。之后双手抱住自己的脚踝,用力向身体这边拉,让脚跟缓慢逐渐地接近臀部,来增大膝关节屈曲的角度。 这个方式除了安全之外,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通过测量脚跟与臀部之间距离,间接的测量膝关节屈曲角的度(具体方法写在《怎样量关节的角度》)。 还有,就是采用活动夹板固定的话,术后2周要调整夹板到0°— 70°的范围里可以屈伸。之后的每3—5天加大一次角度,在术后满4周的时候调节到0-110°(或120°,根据不同类型的夹板决定)范围。如果调整之后。在行走和负重时感觉关节不稳明显,就说明肌力不足,还不能控制这样大的角度,就要减小回调整前的角度,等肌力和关节控制能力提高之后再加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