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健康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14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练一练,远离腰痛(最全腰椎锻炼手册)

[复制链接]

60

主题

135

帖子

62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4 20:29: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全球康复咨询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 4~5、腰 5~骶 1 发病率最高。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本病发生基本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很多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都有这种疑问:在被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之前,并没有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任何异常,但一到医院检查,就和腰椎间盘突出划上了等号,这种几率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占了70%以上。那这是什么原因呢?
腰椎间盘突出俗称腰突症,是临床的常见病,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痛苦,甚至造成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关于腰椎间盘突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基础,主是腰椎退行性改变;外因是条件,主要是诱发因素,如外伤(振动、负重)、劳损等。主要如下:
一、退行性变
退行性变是一切生物生、长、衰、亡的客观规律,由于腰椎所承担的特殊的生理功能,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比其他组织器官要早,而且进展相对要快。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所谓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即由于椎间盘受体重的压迫,加上腰部又经常进行屈曲、后伸等活动,易造成椎间盘的挤压和磨损,尤其是下腰部的椎间盘,从而产生退行性改变。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本病发生的基础。
二、自身解剖因素
1、椎间盘在成年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也较差,特别是在退变产生后,修复能力更加微弱。
2、椎间盘后外侧的纤维环较为薄弱,而后纵韧带在腰5、骶1平面时宽度显著减少,对纤维环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
3、腰骶段先天异常:腰骶段畸形可使发病率增高,这些异常常造成椎间隙宽度不等,并常造成关节突关节受到更多的旋转劳损,使纤维环受到的压力不一,加速退变。
三、外力作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部分人往往存在长期腰部用力不当、过度用力姿势、体位不正确等情况。这些长期反复的外力损伤日积月累地作用于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1、外伤:急性损伤如腰扭伤,并不能直接引起腰椎间盘突出。但是在失去腰背部肌肉的保护情况下,极易造成椎间盘突出。
2、过度负重:从事重体力劳动和举重运动,常因过度负荷造成椎间盘早期退变。脊椎负重100kg时,正常的椎间盘隙变窄1.0mm,向侧方膨出0.5mm。而当椎间盘退变时,负同样的重量,椎间隙变窄1.5~2mm,向侧方膨出1mm。
3、长期震动:汽车和拖拉机驾驶员在工作中,长期处于坐位及颠簸状态,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较大。据测定,当司机踩离合器时,其椎间盘压力增大约一倍。如此长期反复的椎间盘压力增高,可加速椎间盘的退变或突出。
四、常见诱发因素
1、腹压增高,如剧烈咳嗽、便秘时用力排便等。
2、腰姿不当,当腰部处于屈曲位时,如突然加以旋转则易诱发髓核突出。
3、突然负重,在未有充分准备时,突然使腰部负荷增加,易引起髓核突出。
4、腰部外伤,急性外伤时可波及纤维环、软骨板等结构,而促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
5、职业因素,如汽车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易诱发椎间盘突出。
危险因素
·        不合理的抬举重物动作;
·        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椎间盘退变的程度;
·        过度的负荷作用于椎体及椎间盘上;
·        突发暴力导致对椎间盘的较大创伤等。
·        主要临床表现
·        1. 腰痛: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有时可伴有臀部疼痛。
·        2. 坐骨神经痛:典型坐骨神经痛是从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打喷嚏或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疼痛加剧。放射痛的肢体多为一侧。
·        3. 马尾神经症状:主要表现为大、小便障碍,会阴和肛周感觉异常。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
·        4. 腰椎侧凸:是一种为减轻疼痛的姿势性代偿畸形。视髓核突出的部位与神经根之间的关系不同而表现为脊柱弯向健侧或弯向患侧。
·        5. 腰部活动受限: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受限,急性期尤为明显,其中以前屈受限最明显。
·        6. 骶棘肌痉挛:压痛及叩痛的部位基本上与病变的椎间隙相一致。约 1/3 患者有腰部骶棘肌痉挛。
治疗方法
目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生物力学基础、病因、病理等方面已有较为全面的认识,针对急性期的治疗主要以静卧休息为主,同时给予解痉、镇痛治疗。但是,临床绝大多数病例处于病变慢性期,除了消除患病因素、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常规手段以外,运动疗法,即功能锻炼,正越来越受到学界的认可和关注,并被推荐为该病慢性期治疗的首选方法。
95%的腰椎间盘突出不需要手术,并且可以完全根治!正骨复位。解除椎体对神经,筋膜,肌肉的压迫及牵拉,彻底治愈腰椎间盘突出!
正骨复位后腰椎间盘突出注意事项:
1、急性期应注意休息,尽量减少运动。
2、症状明显好转后,可逐步进行背肌锻炼,深蹲的锻炼。
3、做好腰部保暖,不要睡地板及竹席。
4、正确的站立姿势,平时工作生活中要劳逸结合,注意姿势的正确,避免抬重物。
5、避免剧烈运动如篮球,足球,网球及高尔夫球,瑜伽,跳舞等扭转的运动。
6、注意戒性生活一个月。
一定要确保椎体是没有移位的,彻底解除神经及韧带肌肉的卡压及牵拉!这样经过1—3个月的恢复和锻炼,这样椎间盘突出就会彻底治愈!
运动疗法通常分为躯干活动度练习、拉伸练习、筋膜放松和力量(抗阻力)训练等几种方式。
·        躯干活动度练习:可逐步恢复腰椎各轴向的运动范围,恢复机体功能;
·        拉伸和筋膜放松练习:有助于恢复相关肌群的延展性和柔韧性,缓解肌肉紧张、痉挛,还可借助各种牵拉动作拉大椎间孔,缓解对神经的压迫缓解粘连,减轻腰背部及下肢疼痛。
·        力量(抗阻力)训练:作用也非常重要,由于腰腹部肌肉群对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及平衡作用很大,故而增加腰、臀、腹肌力量,即可增加躯干和四肢活动协调性以及稳定性,预防腰椎进一步损伤;同时还可通过加强腰背肌的力量,分担大部分作用于脊柱的重力,缓解存在于椎间的压力,延缓脊柱退行性变的速度。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早期运动疗法其方式及强度必须以不增加患者疼痛为原则,暂且选择上述一项或多项运动,根据病情的改善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幅度和锻炼的次数,切不盲目让患者超限度锻炼而导致病情加重。
运动疗法
1. 躯干活动度练习
包括胸腰椎在屈、伸、左右侧屈以及左右旋转等 6 个方向发生的运动,主要以伸展运动练习为主。活动度练习部分姿势与下面拉伸练习有重合,但其运动本质不同,活动度练习为短时间、高频率运动,而拉伸练习为长时间、低频率运动。
躯干功能性动作练习还可包括以下动态牵伸动作:
后退步燕式平衡
蜘蛛人爬行
弓步体前屈撑地转体
4」字下蹲


躯干旋转拉伸
蝎子摆动
背滚式动作
拱背式动作
2. 背部肌群、腹部肌群、体侧方肌群、回旋肌群、臀部肌群拉伸
静态牵伸动作
腹部肌群
背部肌群
体侧方肌群
回旋肌群
臀部肌群
3. 腰背部、臀部筋膜放松术
背部
臀部

4. 腰背部肌群力量(抗阻力)训练
力量训练动作
平板支撑
侧平板支撑
臀桥
抱膝臀桥
燕子飞
瑞士球背桥
直腿抬高
静蹲上举
五种简单的腰部锻炼方法
前屈后伸
两腿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然后稳健地做腰部充分的前屈和后伸各5次~10次。运动时要尽量使腰部肌肉放松。
双手攀足
全身直立放松,两腿可微微分开,先两臂上举,身体随之后仰,尽量达到后仰的最大程度。稍停片刻,随即身体前屈,双手下移,让手尽可能触及双脚,再稍停,然后恢复原来体位。可连续做10次~15次。注意身体前屈时,两腿不可弯曲,否则效果不好。老年人或高血压患者,弯腰时动作要慢些。
转胯回旋
两腿开立,稍宽于肩,双手叉腰,调匀呼吸。以腰为中轴,胯先按顺时针方向,作水平旋转运动,然后再按逆时针方向作同样的转动,速度由慢到快,旋转的幅度由小到大,如此反复各做10次~20次。注意上身要基本保持直立状态,腰随胯的旋转而动,身体不要过分地前仰后合。
交替叩击
两腿开立,与肩同宽,两腿微弯曲,两臂自然下垂,双于半握拳。先向左转腰,再向右转腰。与此同时,两臂随腰部的左右转动而前后自然摆动,并借摆动之力,双手一前一后,交替叩击腰背部和小腹,力量大小可酌情而定,如此连续做30次左右。
拱桥式
仰卧床上,双腿屈曲,以双足、双肘和后头部为支点(5点支撑),用力将臀部抬高,如拱桥状。
随着锻炼的进展,可将双臂放于胸前,仅以双足和后头部为支点(3点支撑)来进行锻炼,每次可锻炼10次~20次。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打赏0人打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141

帖子

59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2
沙发
发表于 2016-11-14 21:33:3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141

帖子

592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92
板凳
发表于 2016-11-14 21:33:3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合作微博|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关于我们|CNNZ统计|运动健康网 ( 粤ICP备2021123979号

GMT+8, 2024-11-27 08:58 , Processed in 0.252574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运动健康网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