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赛事组织工作方案(2022-2024年)》(以下简称“《方案》”)1日发布,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全国性青少年足球竞赛平台之于学校体育改革、体教融合和中国足球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这一平台整合资源,构建科学、高效、完整的中国足球青训体系,进一步提升中国足球普及程度和竞技水平。
全面发展、体教融合的重要抓手
王登峰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这对教育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即新时代的教育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体育是这一全面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的基石。”王登峰说。 校园足球作为学校体育改革的试验田,经过近七年发展已形成“教学是基础、竞赛是关键、体制机制是保障、育人是根本”的发展理念,在实践中凝练出教会、勤练、常赛“三位一体”和面向全体普及推广、面向精英培养专长的“一体两面”推进格局。特别是通过校园足球夏令营的训练和竞赛机制,授予从全国校园足球竞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队员运动员等级,极大带动了校园足球特色校和学生“学、练、赛”足球的积极性,形成了“校园足球已推广普及开来”的健康发展局面。 王登峰认为,“一体两面”的实质就是体教融合,这一融合本身就需要教育、体育部门携手,需要资源整合。 不过,足球领域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体教壁垒,未能形成全国统一的发展格局。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打破了参赛壁垒和身份界限,让来自学校、俱乐部、体校和社会青训机构的青少年同台竞技,这是落实足改方案和体教融合相关文件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有力实践。
构建完整足球青训体系 王登峰认为,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的目标是在一个统一竞赛平台上考察全国足球青少年的潜力,并进一步构建科学、高效、完整的青训体系,最重要的实效要体现在国字号青少年队伍水平逐年提高。 “从体教融合角度来讲,我们只是迈出了很小一步。我们要在实施过程中逐渐完善制度和赛事设计,要让联赛真正发挥作用,成为一个高水平后备人才选拔平台,更大的挑战则在于如何把选出的人才培养出来。” 在王登峰看来,除了构建科学、高效和完整的青训体系外,筑牢赛风赛纪底线和严格运动员技术等级认定也是联赛顺利进行的关键。 在运动员技术等级认定方面,王登峰建议:省级层面不设一级运动员等级认定,从而提升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的“含金量”;借助信息化手段记录所有参赛运动员身份信息、场上时间、竞赛表现等关键数据,实现数据归档、成绩追溯、过程监督;加强等级认定监督,严厉打击弄虚作假、球场暴力、恶意犯规、消极比赛等违反体育精神的行为。这种运动员等级认定机制已在校园足球夏令营实践多年,取得了良好效果,也积累了丰富经验。 教育部、体育总局和中国足协已成立赛事办公室,三方将针对赛风赛纪、人才选拔、运动员等级认定、意外伤害保险等社会关注的重点、难点、痛点问题研制方案和配套文件。
整合资源谋求更大效力 《方案》称,为满足不同青少年球队更多参赛需求,可适当保留观赏性强、知名度高的品牌赛事,如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和夏令营、中国足协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等。同时,整合取消一些赛事,并不断创新方式、推动融合。 为了推动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顺利举行,校园足球竞赛体系进行了优化调整,比如初中阶段设置男、女子甲、乙组,与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U13、U15组别年龄段保持一致。结合学生在校及升学的周期规律,科学制定统筹各级赛事赛历,确保联赛时间分布、参赛主体不冲突,保证赛事顺利开展。允许学生运动员既能参加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也能参加校园足球赛事,给孩子们提供更广阔的竞技舞台。 在做好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参赛的同时,王登峰表示,应当进一步加强校园足球发展,因为只有“蓄水池”大了,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这个平台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据介绍,教育、体育部门将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共享资源、优势互补、统筹推进。 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为校园足球教会、勤练、常赛的“三位一体”目标中的比赛注入了新内涵,而在教学方面,教育部门将持续做好校园足球教师和教练培训,畅通优秀退役足球运动员、教练、裁判进入学校兼任、担任足球教师和教练的渠道,逐步解决缺乏基层校园足球教师、教练的问题。训练方面,将通过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全方位对接体育系统青训中心,发挥中国足协专业技术作用。此外,教育、体育和相关部门还将在整合原足球传统项目学校和足球特色学校、联合建设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社区足球场和学校足球场双向开放等方面做更多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