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健康网

标题: 运动与骨质疏松 [打印本页]

作者: 王晓飞    时间: 2016-9-9 10:08
标题: 运动与骨质疏松
本帖最后由 王晓飞 于 2016-9-9 10:10 编辑

运动与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目前人类共同面临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在全世界约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骨组织吸收和形成失衡,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结构破坏、变细和断裂,骨脆性增加、骨力学强度下降、对载荷承受力降低而易于发生骨折危险度升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骨质疏松是老年疾病。但是,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不少年轻人也易患此病,实际上在儿童时期就己存在。尤其是户外活动较少的机关工作人员。这部分人在进入中年期时,很有可能较早地发生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年轻化的另一个原因是,从自然生理现象看,人在约30岁左右时骨量达到最高值,之后随年龄的增加,保护骨骼的降钙素、性激素等分泌减少,钙吸收出现障碍,骨量便开始逐渐减少,骨的细微结构逐渐破坏、骨脆性增加,会形成骨质疏松。重力在人体骨骼系统的正常生长和功能维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长期脱负荷可导致肢体的废用性骨质疏松。
      大量资料表明运动可以逆转骨质疏松症,也能缓解因年龄增长而丢失骨质的过程,从而保持骨的正常状态。其机制主要是促进激素分泌、促进钙吸收、增加骨皮质血流量和促进骨形成。
运动可促进骨量的积累。与较少参加体育运动的青少年相比,经常运动的青少年骨长的长且粗壮。骨骼的质量和形状主要取决于其基因的背景,但其结构和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所处的力学环境,每当力学环境变化后,骨的形状骨量以及骨的内部结构就会不断地更新、调整,以最佳的状态来适应不断增加和变化着的力学环境的需要,由于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骨,无论是怎样的形态结构都会趋向于实现用最小的骨量达到最大的骨强度。施加到骨上的载荷决定了骨的形成、骨的吸收的发生部位,也决定着骨重建的形式。秦林林等[[1]]对我国北方人的BMD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发现,在男女性PBM形成之前,青少年时期的运动是和他们的BMD呈显著正相关的,青少年时期活动量的大小对于峰值骨量(PBM)的形成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赵杰修等[[2]]研究发现,体育人口组、篮球组、足球组、中长跑组的运动组的值均比对照组高,其中短跑组、武术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再次证实了运动对于提高人骨峰值具有重要作用。
      不同运动方式对骨密度的影响不同。李世昌等人[[3]]通过对生长期大鼠进行不同的运动方式训练(游泳、跳跃),发现游泳运动对大鼠腰椎发育有明显作用,而跳跃运动队腰椎、股骨和胫骨的发育都有明显作用。这也为青少年运动员选材和训练提供了一些思路:要根据不同项目特点,选取适当的运动方式来促进青少年运动员的骨生长发育。
      文献研究表明,运动对不同生命时期的骨密度和骨量均有影响。不同运动方式和不同运动强度的运动对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不一样。过度训练可导致骨量、骨密度的降低和和相关激素的下降。儿童时期的身体练习是决定峰值骨量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运动促进骨量增长的作用在生长期表现得较为明显,体育锻炼刺激骨量增长,为尽可能地提高峰值骨量奠定了基础。赵杰修[2]认为提高骨量增加时期BMD的运动种类应为无氧、力量型运动项目;运动强度应控制在运动处方实施对象的临界条件下适宜于自身个体的较大运动负荷强度;运动时限应限制在每次运动至少半小时;运动频率每周3次以上为最佳;运动时间安排在清晨和下午为佳,运动地点一般安排在空气清新的公园和运动场为宜。
      骨代谢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一个方面,骨代谢的最终结果直接导致骨量和骨密度的变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骨代谢的失衡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运动作为一种外部刺激,直接或间接通过地面反作用力和肌肉收缩力产生机械应力刺激,可以促进骨骼系统外层密质增厚,是内层的松质骨在结构上发生相应适应肌肉拉力和压力的变化,可以使某些与骨代谢有关的激素或激素样物质发生变化;运动能够也可以影响局部骨代谢调节因子,从而影响骨的重建过程,使骨质总量增加或维持;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食欲,促进消化吸收,增加营养物质尤其是钙的吸收。所以体育运动改善骨代谢、提高骨密度,使骨产生功能适应性变化,为预防骨质疏松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林[[4]]通过对绝经后女性实行健骨运动处方,与对照组进行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对比,认为运动对绝经后女性骨吸收生化标志物的影响较大,表明健骨运动可明显抑制骨吸收,运动配合钙剂补充的效应大于单纯健骨运动。
      也有人指出,运动强度对于骨关节的代谢促进作用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如果强度把握不好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蔡枭[[5]]通过对大鼠进行不同载荷运动干预,观察得出运动对机体的影响是双向的,最终结果取决于负荷大小,适度的主动运动对于关节软骨的起到保护作用,而且在一定负荷范围内,运动的强度越大则表现出更好的效果。而过度的运动负荷不仅不利于骨质疏松的改善,还可能导致关节软骨的破坏。
      有研究表明,不同的刺激方式可以促进成骨作用。田振军[[6]]对不同刺激方式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发现,低频振动,牵张应力,剪切应力,超声波,光、电刺激,药物刺激均可刺激成骨作用的发生和发展。其生物学机制主要通过骨组织感受力学刺激——应力敏感通道和整合素——细胞骨架结构完成。机械负荷可以激活细胞膜上Ca2+内流,并可促进胞内Ca2+释放,从而促进骨的合成代谢作用。
      强骨的步骤:运动和膳食钙摄入是两种我们可以控制的,与促进骨健康因素有关的生活习惯。健骨运动的典型特征:动作速度较快,不是缓慢、静态的运动;达到最大运动能力的70%以上;有撞击性动作,如上下楼梯、跑步、原地跳等;多肌群参与收缩,运动方向和方位不同。一般而言,从食物中获取维生素和矿物质比从补充制剂中获取要好,钙也不例外。美国膳食协会的食物指南金字塔建议,每天吃2~3份的奶制品和3~5份的蔬菜。另外,咖啡中也含有大量的钙。

参考文献:

[[1]]秦林林,陈金标,马海波,葛崇华,张卫,肖艳霞,包安德,刘忠厚. 不同运动水平对1550岁正常人骨密度(BMD)影响的研究[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9,03:20-24.
[[2]]赵杰修,张林,张承工. 运动方式对人体骨峰值的影响[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02:163-166.
[[3]]李世昌,马涛,尹小俭,于志锋. 不同运动方式对生长期大鼠骨密度和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的影响[J]. 体育科学,2008,01:54-58.
[[4]]张林,杨锡让,薛延. 健骨运动对绝经后女性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影响[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0,02:159-162.
[[5]]蔡枭. 不同载荷运动对去势大鼠骨关节软骨形态学及代谢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4.
[[6]]田振军,马德媛,HirokiYokota. 不同方式刺激与运动训练的成骨作用机理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09,01:115-120+125.








欢迎光临 运动健康网 (http://sporthealth.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