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治疗是骨质疏松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运动处方时,应注意运动强度和运动频率等的设定。 运动强度因不同个体和骨质疏松的不同程度必定有所差异。目前国内骨质临床分级通常以双能X线吸收仪测值峰值骨量(M+SD)为正常参考值,规定:大于M-1SD为正常;M-1SD~M-2.5SD为骨量减少;小于M-2.5SD为骨质疏松;小于M-3SD为无骨折,或小于M-2.5SD并伴有一处或多出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此外还可通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定)。运动负荷应在骨能承受的机械应力范围之内,低水平运动可以维持骨密度,高水平运动可增加骨量,中等水平运动则可减少骨丢失,承重运动在维持骨量中是最有效的运动方式。 运动频率通常每周3~5次为宜,老年患者可每隔1~2日进行一次运动,骨的重建周期需要经历静止、激活、转换和成型四个阶段,每个重建周期持续4~6个月,故运动治疗需长期坚持。 运动方案需根据患者的骨质疏松程度和引起骨折的情况进行划分。常用的运动方式包括四种: 被动运动:借助外力使身体各部分进行被动活动,以维持或增强关节活动范围 辅助主动运动:肌力较差者,在旁人或器械帮助下完成运动,以增强肌力和维持关节活动范围 主动运动:肌力在Ⅲ级以上,自己进行抗重力运动,保持关节活动能力,改善协调运动 抗阻运动:包括徒手和器械抵抗增强肌力 1、牵伸练习:坐位,肩外展90°,双手置头后枕部维持30秒,重复15次 2、腹肌等长强化练习:仰卧,双膝屈曲,双腿抬高至髋,膝屈曲90°,然后降低,使背始终保持平坦。髋膝处于90°位,渐渐使腿完全伸直。动作完成度较好后可增加难度,仰卧,一腿屈膝,另一腿伸直,直腿抬高10cm,维持10秒,重复15次 3、下肢负重强化练习:行走、慢走/跑、低有氧训练、阶梯有氧训练,每次30分钟,每周3~5次挤压小腿。 4、平衡训练及步行训练:非支撑性站立平衡、非支撑性单腿站立大于30秒、预防跌倒计划,若有需要可用适当的辅助器具,行步态训练 5、根据患者实际活动能力设计简单的医疗体操或者渐进抗阻训练 注意事项:常规心脑血管疾病检查,避免倒立性、屏气性、爆发性动作;防止跌倒、负重、抗阻损伤的发生;以伸展、等长和静力性运动为主,少做屈曲、等张和动力性运动;尽量减少服用引起眩晕等症状的药物;注意训练环境的无障碍化改造 |
合作微博|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关于我们|CNNZ统计|运动健康网 ( 粤ICP备2021123979号 )
GMT+8, 2024-11-22 17:32 , Processed in 0.15308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运动健康网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