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健康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运动健康网 体育记事 查看内容

新鲜出炉:2015年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公告

2016-9-30 22:07| 发布者: yuanyu| 查看: 737| 评论: 0|原作者: 上海体育 |来自: 上海体育

摘要:  一、前 言   为进一步提高本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反映区域内全民健身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上海市体育局依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市民健身新需求及工作实际新情况,制定了《2015 年上海全民健身发展 ...
 一、前 言
  为进一步提高本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反映区域内全民健身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上海市体育局依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市民健身新需求及工作实际新情况,制定了《2015 年上海全民健身发展300 指数评估办法》(简称“300 指数”),上海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服务研究中心作为第三方承担了“300 指数”评估工作。
  2015 年“300 指数”评估周期为2015 年1 月1 日至12 月31 日,共35 个量化指标,其中新增1 项指标(“区级或社区级体育社会组织活跃度”),调整1 项指标(“体育场馆免费及优惠开放”)的计分办法。35 个指标中,8 个客观指标由市体育局、市教委、市民政局提供,4 个主观感受指标由第三方对市民随机抽样发放3400 份问卷调查获取①,另有23 个客观指标由各区县体育局和相关部门填报。300指数中涉及到人均的指标计算基数为上海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本市常住人口数。②
  2015 年上海市行政区划有所调整③,考虑到政府机构调整的周期性与政策执行的延续性,便于与其他年份的对比,本年度300 指数仍按照原有行政区划发布。

①每个区(县)均包括了8 种类型的调查地点,具体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社区健身苑点、公共运动场、对外开放学校、综合性体育场馆
②截止2010 年11 月1 日零时,上海市常住人口为23019148 人,引自《上海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③ 2014 年12 月2 日,普陀区新设万里街道办事处、撤销真如镇建制,建立真如镇街道办事处;2015 年7 月3 日,闵行区浦江镇析出新街道并设立办事处——闵锦街道办事处;2015 年7 月26 日,松江区九亭镇方松街道“一拆为二”,新设九里亭街道办事处、广富林街道办事处; 2015 年11 月4 日,上海闸北、静安两区“撤二建一”,即撤销闸北区、静安区设立新的静安区; 2015 年12 月8 日,奉贤区新设西渡街道办事处。

  二、评估结果
  (一)全民健身发展300 指数为254 分——满意
  “300 指数”继续平稳上升,其中“健身环境”发展指数与2014年持平,“运动参与”及“体质健康”两项发展指数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三项指数更趋于均衡(图1)。全市各区县“300 指数”的高低差值为54 分,与中心城区相比,郊区呈现出更大的差异性(图2)。
  (二)“健身环境”发展指数为85 分——满意
  “健身环境”指数总体与往年持平,各区县发展相对均衡。“政府主导”、“财政经费投入”和“市民满意度”三项指标处于绿色的“满意”区域,而“场地设施建设”位于蓝色的“比较满意”区域,反映出场地设施的供给种类、供给总量及服务开放的水平,与市民不断提高的期望之间仍存在差距(图3)。
  (三)“运动参与”发展指数为86 分——满意
  “运动参与”指数保持上升势头,反映市民参与健身队伍日益壮大,市民健身需求不断细分。其中,“健身组织与团队发展”、“科学健身指导”处于“满意”区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和“健身活动状况”处于“比较满意”的区域(图4)。
  (四)“体质健康”发展指数为83 分——满意
  “体质健康”指数较2014 年有所提升,其中“体质测试服务网络”与“体质研究和运动干预”两个二级指标在2013 年快速增长后趋于稳定,处于蓝色的“比较满意”区域,而“体质达标”指标则继续呈现稳定增长,处于绿色的“满意”区域(图5)。
  三、分项结果分析
  (一)健身环境
  1. 政策主导:
  在“十二五”收官之年,本市区县政府及体育局继续完善自身全民健身制度建设。据统计,2015 年各区县颁布出台全民健身相关的专题政策法规文件共99 项,主要涉及内容有“十三五”公共体育设施规划、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安全开放等,其中全民健身工作创新规划和实施意见12 项,公告通知40 项和管理办法31 项,其他类文件总数为16 项(图6)。本市各级体育行政部门非常重视新一轮全民健身工作规划的制定,重点关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足球项目改革试点以及培育社会体育组织等重点领域的改革与创新。
  各类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对推进市民健身需求与体育资源的精准适配起到了积极作用,区县体育局官方网站、官方自媒体(官方微信、微博)、服务管理软件系统共同成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发布的主要平台。此外,诸如“嘉定全民健身一卡通预定平台”、“黄浦区公益健身(游泳)管理平台”、“松江体育电子地图”、“崇明体育局信息化管理平台”和“运动静安App”等应用贴近市民需求,逐步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科技含量(图7)。
  2. 财政经费投入:
  本年度市、区两级政府在全民健身日常工作④方面的投入总额达到41262.4 万元,人均日常工作经费达到17.3 元,同比增长22.7%(图8),连续四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各区县差异较大,高低差值达到25.8 元,与往年相比差距进一步拉大(图9)。

④ 全民健身日常工作经费指用于常规性全民健身活动、比赛、科学健身指导、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质监测、体育社会组织扶持和社区体育设施(包括全民健身中心、体质监测服务中心和站点、百姓健身工程系列、社区公共运动场、健身苑点等)建设、更整新、维修等方面的经费。
  3. 场地设施建设:
  全市新建场地540 个,新增体育场地面积279021.08 m2,人均场地面积达到1.76m2。本年度全市新建成百姓健身步道123 条,截止到2015 年底,本市共建有百姓健身步道582 条,覆盖173 个街镇,社区覆盖率达到80.1%(图10)。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市民对体育设施需求排名前五位的场地类型依次是羽毛球馆、游泳馆、健身房(馆)、健身步道、篮球场(馆),在与2014 年公布的《上海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对比中发现,羽毛球、游泳和足球场地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需求缺口( 图11)。
  本市年度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的学校为1260 所,较上年减少17所,占学校总数比率为83.0%,占具备开放条件场地的96.6%。2015 年,市体育局在直属8 个场馆中对基本公共体育项目开展公益性对外开放工作,每天利用四分之一时间和四分之一价格实施公益性(低价)对外开放,对低价开放的政府给予场馆补贴,2015 年度市级财力给予市属场馆补助资金504.9 万元,受益市民达75.67 万人次。此外,黄浦、浦东、杨浦、嘉定、宝山、长宁、奉贤、闸北、闵行、静安、普陀等区县制定并实施了体育场馆免费及优惠开放的相关政策或财政补贴办法,补贴对象拓展至社会组织和企业,全年补贴总额达到307.5 万元,政府投入更加注重实效。
  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社区体育场地”仍然是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首选体育场地类型,选择“单位体育场地”的市民同比提高7.1%,本市未来需要多元化的体育场地设施供给主体(图12)。
  4. 市民满意度
  市民对体育场地的总体满意度为82.0%,仍处于较高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市民满意度已经连续三年呈现下降。市民对“场地性价比”和“场地交通情况”满意度较高,对“场地管理水平”满意度最低(图13)。
  通过历年比较发现,“场地卫生环境”满意度指数从88.7% 下降至81.9%,其中单位和社区的体育场地满意度偏低。
  从场地类型来看,满意度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大型体育场地、社区体育场地、单位体育场地、经营性健身会所和其他体育场地。受访对象对社区和单位体育场地的“交通情况”最为满意,对社区体育场地的“维修状况”最不满意,反映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与更新机制有待完善。
  ( 二) 运动参与
  1. 健身活动情况
  各区县共举办8071 场(次)全民健身活动和赛事,共有173 万人次参与,其中人数达200 人以上的占到活动总数的26%。全市举办最多的比赛项目依次为操舞类、休闲棋牌、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田径(路跑)、健身气功、飞镖、拔河和社区九子。
  2. 健身组织与团队发展:
  截止到2015 年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社会体育组织931 个。其中市级体育协会93 个、体育基金会3 个、区级体育协会292 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26 个、其他体育健身俱乐部317 个(图14)。
  “社会体育组织活跃度⑤”是新增的评估指标,2015 年全市由区级或社区级体育社会组织主办、承办或协办的赛事和活动的比例为54.5%,各区县存在较大差异,中心城区的社会体育组织活跃度(67.4%)整体高于郊区(县)(43.4%)(图15)。

⑤统计定义为本区县内年度开展的体育赛事和活动中,由区级或社区级体育社会组织主办、承办或协办的赛事和活动的比例。
  本市共有在册体育健身团队38249 支,较2014 年增长7.2%, 其中,社区健身团队数量为29186 支,学生体育团队为9013 支。本市80.7% 的健身团队规模在30 人以下(图16),主要参与棋牌、门球、中国象棋、柔力球、瑜伽等项目;人数在30 至100 人的中型健身团队,主要参与操舞类、羽毛球、乒乓球、健步走、慢跑和篮球(含三人制)等项目;人数在100 人以上的大型健身团队主要从事健身操(含踏板操)、广播操、腰(扁)鼓、太极拳以及体育舞蹈等项目,集体性项目的健身团队规模大于个人项目。
  3. 科学健身指导:
  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为50376 名,其中,国家级283 名,一级1055 名,二级7178 名,三级41860 名, 目前有15520 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经常参与健身团队的日常科学指导,占总数的30.8%。
  本市全年共举办健身指导培训和讲座3811 场,每个街镇平均每年开展17.8 次健身指导培训和讲座,其中参与人数在50 人以上场次占比达到41.2%(图17)。
  2015 年4 月,上海市体育局试行开展社区体育服务配送工作,当年完成社区体育服务配送1751 场,惠及市民近54516 人次。服务配送内容主要包含健身技能培训、科普健身讲座以及青少年体育基础培训,涵盖健身方法、健康生活、体育文化以及体卫结合课程等多个领域。其中,健身技能培训项目1492 场,科普健身讲座项目152 场,青少年体育基础培训107 场,社区体育服务配送有效整合了社会体育资源、扩大了本市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在满足市民体育健身需求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4.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
  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40.8%,与2014 年(40.4%)相比基本持平。根据调查显示,快步走和慢跑、羽毛球、篮球、广场舞等项目依然是市民最为喜爱的项目(图18)。足球首次跻身前十。在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和进行足球改革的大背景下,青少年足球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关注,2015 年本市共挂牌10 家青少年足球精英培训基地,形成了以市体校、市足协为总部基地,9 所全市区域性分部基地为支撑的青少年精英足球培训基地阵营,为普及与推广青少年足球活动搭建了平台。
  据调查,本市市民参加体育锻炼最主要目的是增进健康,占比66.8%,此外,提高运动能力、减肥塑身、增加身体活动、治疗疾病等比例都有所提升,表明市民更关注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提升功能(图19)。
  全市市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制约因素也在发生着细微变化。“不懂锻炼方法”的因素占比首次超过“场地设施较远”因素,成为制约市民参与健身锻炼的第三大原因,此外 “工作负担重”的影响在不断上升(图20)。
  调查显示,71.5% 的上海市市民在2015 年具有体育消费,其中,体育消费金额在1000 元以内的人数最多,占总调查人数的67.4%,仅有7.2% 的市民体育消费在5000 元以上。上海市市民体育消费具有正偏态分布特点。上海市市民体育消费中位数为467 元,表明一半市民体育消费低于467 元。在市民体育消费结构中,实物型和参与性消费是目前上海市民主要的体育消费类型(图21)。
  市民用于购买运动服装鞋帽的人均消费最高,参加体育培训、场馆门票和场租费、购买运动器械设备和观看各类体育赛事等也是市民体育消费的重要内容(图22)。
  5. 健身组织和活动满意度
  市民对体育健身组织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82.2%,满意度较高,其中对于“组织管理水平”满意度首次跃升榜首,而对“组织健身指导”的满意度较低(图23)。目前体育社会组织特别是单项体育组织在推广运动项目,提升普通市民运动水平,扩大爱好者人群中起到的作用和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而 “不懂锻炼方法”又恰好是制约市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今后体育健身培训将成为市场和协会争夺的一块蛋糕。
  大多数市民选择由社区和单位发起的健身组织(图24),社会体育组织在社区治理方面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市民对大众体育比赛或活动的满意度82.1%,各单项满意度的差异性较小,其中对于活动的“收费水平”和“活动参与的便利性”满意度较高,对“活动种类”满意度相对较低(图25)。
  ( 三) 体质健康
  1. 体质测试服务网络:
  2015 年度,全市有效开展工作的社区市民体质监测站(队)为114 个,较2014 年新增11 个,覆盖56.4% 的街道乡镇。
  上海市区级市民体质监测中心工作人员179 人,区级学生体质监测中心工作人员197 人。全市开展各类监测服务活动162 场次,其中为学生开展体质监测活动100 场次。
  2. 体质研究和运动干预:
  2015 年,全民健身体质研究和运动干预专项工作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市区县体育主管部门牵头开展的全民健身科研课题共计7 项,学术科研论文发表21 篇,主要涉及慢性病干预、糖尿病治疗、市民体质现状分析等;本市成年人和青少年体质干预人数分别为5686 人和8207 人,总人数为13893 人。
  3. 体质达标:
  全市受测市民人数为150384 人,成年人、老年人体质达标率为97.1%。青少年体质达标率为96.1%,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年龄段人群的体质达标率分别为96.8%、95.3% 和95.5%。
  自推行《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5)》以来,本市从落实校园体育活动、构建“校园足球联盟”、推进体育教师专业化等方面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本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四)核心指标四年发展态势综述
  依据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 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 实施情况评估标准(试行)》,本次评估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十大核心指标,包括1 个投入类指标,5 个产出类指标和4 个结果类指标。
  在投入类指标方面,“全民健身人均日常工作经费”作为反映政府投入的主要量化指标,在“十二五”期间持续增长,增速超过本市人均GDP 的增长速度,显示政府对于全民健身事业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在产出类指标方面,“每万人拥有团队数量”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占比”2 项指标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而同样与人口有关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受限于城市规模、用地成本和规划落实等因素,增长缓慢,成为本市体育发展的阶段性瓶颈问题。
  在结果类指标方面,“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青少年体质达标率”和“成、老年人体质达标率”指标保持稳定或稳定增长。“市民满意度”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其原因可能是近年来市民健身需求更趋多样化和个性化,市民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关注度和期望值提高,优质健身服务产品供给不足。
  四、结论
  (一)主要成果

  1.2015 年,上海市全民健身事业总体发展情况令人满意,“健身环境”指数与2014 年持平,“运动参与”、“体质健康”两项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2. 市、区两级体育行政部门转变观念,以更加开放、融合的姿态吸引社会和市场参与全民健身事业。“互联网+全民健身服务”信息平台和产品得到开发和应用;公共体育场馆公益开放的补贴方式不断创新;市民健身技能培训首次进入政府公共服务采购序列, 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3. 体育健身组织蓬勃发展,活跃度不断提升,承接政府服务的能力得到提高。市民主动健身意识不断增强,体质状况继续保持良好水平。
  (二)工作瓶颈
  1. 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存在着区域不平衡、人群参与度冷热不均等问题。市民健身行为正悄然发生“数量”到“质量”的转变,从关心“练不练”到关注“如何练得好”。市民体育消费意识仍显薄弱,消费水平偏低。
  2. 当前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尤其是缺少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健身项目丰富的综合性室内健身场所。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的开放时间不够合理,使用效率较低,服务水平不高。
  3. 科学健身指导水平总体偏低,项目培训不能满足健身专项化的需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各等级比例不够合理,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健身团队指导的比例仍需进一步提高。
  (三)发展对策
  1. 建立并推行全民健身标准体系。制定政府向社会、市场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标准;完善政府购买全民健身服务评估制度;完善健身行业监管体系;推行健身项目业余等级(段位)制。
  2. 加快新建智慧场馆、和多功能场馆的改造升级,提升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和服务能力。加快社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推进社区市民健身中心的建设。
  3. 加大科学健身宣传和培训力度,完善以提高市民健身素养为目标的公共体育服务内容,发挥单项体育协会及专业培训机构的作用,补齐科学健身指导发展短板,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让全体市民共享体育运动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合作微博|手机版|Archiver|版权声明|关于我们|CNNZ统计|运动健康网 ( 粤ICP备2021123979号

GMT+8, 2024-12-27 04:05 , Processed in 0.16627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运动健康网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